进入汛期,每天沿着山路巡查村里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,是喜德县冕山镇俄尔则俄村山洪灾害监测员巴久拉铁的日常工作。每天往返近10公里,10多年的时间里,巴久拉铁把守护百姓安全当作自己的职责,带领村民安全度过一年又一年的汛期。
今年57岁的山洪灾害监测员巴久尔铁,同时也是喜德县冕山镇俄尔则俄村的党支部副书记。这些年,一到汛期,一个喇叭、一把手电筒、一本做记录的笔记本就是他的监测“装备”。带上“装备”,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沿着村里的依木拉达河对隐患点进行监测记录,通过对隐患点的地裂变化、树桩的松动等对象进行详细监测,并做好记录,确定滑坡点的危害程度。
今年6月26号,在暴雨来临前,巴久尔铁就及时打电话通知村组干部,组织危险区受威胁群众成功做到了避险转移。巴久尔铁深知肩上责任重大,每天都会多次前往隐患点巡查监测,有时要忙到夜里两三点才能休息。特别是气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后,他都不敢掉以轻心,提前做好避让准备。
巴久尔铁告诉记者,作为山洪灾害监测员,又是一名共产党员,加强地灾点巡查,做好监测预警,保障群众生命安全,是义务也是职责。今后的工作中,将一如既往,做好监测预警,加强巡查,确保群众生命安全。
新闻延读:据了解,喜德县共有118个地质灾害点,其中5个重点监测区,67个山洪灾害危险区。今年入汛以来,喜德县未雨绸缪,牢固树立“防大汛、抢大险、救大灾”意识,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,加强汛期安全管理。下一步,将持续抓好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巡查,依托基层干部、山洪危险区监测员和专业技术队伍力量,做好汛期山洪危险区隐患巡(排)查,严格落实雨前排查、雨中巡查、雨后核查“三查”制度,及时采取“三避让”措施,坚决做到“三个紧急撤离”刚性要求。严格执行汛期防灾工作制度,加强隐患动态巡查、监测预警、主动避让、值班值守、轮查抽查、会商调度、信息报送,确保紧急情况撤离避险到位。
记者:杨秀 江铜